杭州学区房

聊一聊「中考」

author

2023-07-12 15:19

中考,是义务教育的终点,也是家长所能托举孩子的最高点。

我们都参加过中考,知其然。回想当时,好像也只是在那样一个时间参加了那么觉得是挺重要的一场考试。

被通知的结果,是原生的,没有被任何人规划过的。其对人生发展路径的分水岭意义,也是在若干年后的总结中才被意识与深刻的认识。不是我们的父母不重视教育而没有为我们谋划,只是那时的社会背景与上一辈对教育的认知就那样,与现在是不一样的。

有幸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新一代家长群体,开始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科教兴国的新时代背景下有更大的确定性找到属于他(她)们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知其所以然,就能即使将来会面对各种变化,也能为10年后的中考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让孩子奔赴更好的前程。

希望通过本篇,能与各位同步关于中考的认识,消除某些环节中隐藏的信息差,逐步建立系统的认知树。

个中观点难免主观,欢迎交流完善,一起进步。

关于中考的信息点

关于教育的路线,可以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路线,对应的也是不同的公民办小学、双语学校或国际学校。也可在过程中根据家庭与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如小学是公办小学,初中进入国际学校。或小学是双语学校初中回到公办初中等。

本文主要讨论体制内升学路径为主。时值中考放榜,正好结合相关信息点做案例说明。

一、高中类型

①、按学校教育方向:可分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

②、按办学主体:可分为公办高中与民办。

③、按普通高中的口碑分:可分为重高与优高。

④、按中考录取顺序分可分为:中本一体、名额分配生、自主招生以及集中统一第一、二批招生、第三批招生。

信息差:

第一批招生部分:根据定义第一批招生的是“省重点普通高中、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及其领办分校(含面向市区等额招生的萧山、余杭、临平、富阳、临安五区普通高中)”。

一般会认为都是公办学校,但其中的绿城育华是作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位列第一批招生的,属于优高。

第二批招生部分:其他各类学校(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专,下同)的招生为第二批招生。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核准的市区外民办普通高中面向市区的统筹招生均纳入第二批招生。

一般会认为第二批招生的都是相对一般的民办高中与职业高中,但位于萧山区的民办高中学军文渊又是非常不错的民办高中。

每年主城区与萧山余杭都会对等招生,如今年萧山区对等交换的人数是31人。文渊中学在萧山区第二批录取分数线为557.75,学紫为558.5、杭四中为556.75,超过杭四中比肩学军中学紫金港。在主城区第二批录取分数线为552,与十四中康桥相仿。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批招生市场。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在指定时间指定场地为参加中考的上线未被录取以及未上线考生和中职学校安排彼此双向选择的机会。

二、重高与优高

严谨点来说,前3所、前8所、前12所、重高优高都是民间关于优质高中的评价。根据相关文件精神,自2012年之后官方已停止了关于重点高中的评价,改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因此,哪怕秀如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其分数线已多年稳超传统重高杭师大附中或者长河高级中学,但依旧只能是“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及其领办分校”中的“领办分校”,为优高。

按习惯上的说法。

前3所为:杭二中滨江、学军中学西溪、杭高贡院。

前8所为:杭二中滨江、学军中学西溪、杭高贡院、杭十四中凤起、杭四中下沙、浙大附中玉泉、杭师大附中、长河高级中学。

前12所一般认为是在前8所的基础上加上:学军中学紫金港、萧山中学、富阳中学以及余杭高级中学(需注意余杭高级中学与余杭中学为不同的学校)。

信息差:

所谓的重高线与优高线只是民间对于中考分数的评价。

一般将杭师大附中与长河高级中学两校的较低分值作为重高线,将第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作为优高线,多年来的第一批录取都以艮山中学垫底,因此优高线也俗称艮山线。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倘若哪年将诸如学军中学紫金港这类优质新高中的分配生比例上调到其他重高的标准,那也可以看成是官方口径的新版重高。

三、难度系数与得分率

关于难度系数,是比较官方的一种说辞,就是告诉我们今年中考的难易程度。多少的系数,就是多少的平均得分。如0.75,就表示满分100分的试题,所有考生平均得分是75分。难度系数值越高,试题越简单,难度系数值越低,试题越难。

通过查阅近些年来中考的难度系数,除了2019年是0.7~0.75之外,每年的官方口径都是0.75。相关的指导依据应该是2011年发布的《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报考指南》:“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试题难度,各学科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一致的表述不同的结果,每年发布的难度系数基本也就失去了参考意义。

所以,我们需要在其他的数据上来寻找分析依据,如得分率。


关于得分率的定义也很简单:得分率=实际得分÷卷面总分。如数学的满分是120分,某位考生考了105分,那么得分率就是87.5% 。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近6年来,相关学校的得分率要求。如2018年想上杭二,整体得分率只要93.5%,但在双减开始的头两年,2021年与2022年都高达97.5%,就是数学考2a+3a等于5a那两年。

形象一点就是总分600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英语5门课总共只能错15分。像语文的主观题占比就相对较高,必然会降低一定的得分率,就需要从其他学科补回来。

今年的第一批单科得分率信息暂时还没有出来,我们可以从2022年的表单中获取一些信息。

语数:前三所重高的语数最低得分率需达到95%,既最低分228分;前十二所重高语数的最低得分率为93.75%,既最低分为225分。

英语:前十二所得分率基本相当,一旦出现偏科,基本就很难进重高了。

社会与体育两科:基本要求满分,才能为语数争取到容错空间。

所以,难度降低了,优秀的学生想上重高可能就更“难”了。分数线大幅上涨,堆积大量的高分,一旦发挥失误,就是失之交臂。

因此在2021年的《中考见闻》中,我们就曾提到太容易的难度系数很难起到人才选拔的作用,应该降低难度系数到0.72。虽然2022年依旧是高分扎堆,但今年终于还是在通过难度体现出了中考应有的选拔性,实际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除此之外,参加中考人数的持续增加也是中考竞争加剧的潜在因素。

经查阅相关数据,2018年至2021年的主城区小学生毕业数分别是:3.26万、3.6万、3.85万与3.95万。2021年至2023年的中考人数分别为:3.1万、3.37万、3.65万。因小升初以及中考前的杭外、少年班、出国留学、转学等因素,每年中考人数较对应年份的小学毕业生人数一般会少1000-2000左右,因此可以推算出2024年的中考人数大致在3.75万左右,大致较2023年增加1000-1500人。

四、分班考与实验班

在关于升学的各种传说中,一定有实验班的一席之地。那么实验班到底是否真实存在,答案也是肯定的。

过了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中阶段,各所高中都会根据升学方向的不同开设了各种“实验班”。

一般每年中考结束完成录取后的各所高中都会为新高一安排分班考。

传统观念中,实验班好像是最好的班型了。实际上单一的实验班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与输出的实际需求。

普通高中一般会以分班考的成绩为依据,将班型分为竞赛班、强基班、实验班与平行班。

不同的班型,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也会不一样。

竞赛班以参加奥赛为主要方向。学校会从全国“猎头”专业的金牌教练来执教竞赛班。学生如果能在竞赛中拿到全国金牌,就可以保送清北等头部高校;取得国一国二的成绩,则可以无需参加高考入围强基笔试,或者直通高考三位一体招生。

实验班与强基班主要看各高中的叫法,会有师资倾斜,培养方向主要是39所985高校的强基计划或211名校。

当然,基本上所有的分班考都是很难的,考着考着会哭出来那种。一来给高分进来的苗子个下马威沙沙锐气,二来做个“标尺”看看出去的时候提高的空间有多少。

根据当前的分配生规则,部分高中为了锁定生源,会根据一模、二模成绩、综合年级排名与优秀学生提前签约来承诺分班。实现路径则是相关志愿填报该校,若录取则直接编入实验班。

理论上,分班考非一考定三年,一般是两次,中考后一次,新高二会根据文理分科(七选三)再分一次。分班后也会有升降机制,比如高一在竞赛班,高二也可能出竞赛班;高一在平行班,也可能因为成绩好高二进竞赛班。

但理论上是这样,事实上基本还是强基的到强基,实验的在实验。综合来说新高一的分班考重要性等同于中考。中考决定了去哪个山头打怪,分班考决定了与谁组队一起去打什么怪。

与高中的分班考有相同功能的这类考试,在新初一会叫做“新生素质测试”。一般公办学校由各区统一安排也称区统考,民办学校则自主安排。

因初中阶段仍处于义务教育的,一般会这样表述:“通过测试可以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然后根据测试成绩进行科学编班,来实现生源的合理分配。”或者“这场考试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对小学来说,是六年教学的检验;对初中来说,是学生起点的高度。通过这场考试,对学生入学时和毕业时的成绩做一个增量对比(比如AB率等),用来对初中三年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监测评估。”


因此,正常情况下,在完成新初一的新生素质测试后,会根据成绩把男女新生分别排名,再通过蛇形排队的方式进行分班。即十个班级,把成绩第一名的男生分在1班,第二名分到2班,以此类推。再把第十一名分到10班,反推回来,然后再排女生,使每个班级的生源在理论上做到总体均衡。

据传闻,某个城区依旧会通过“新生素质测试”来筛选生源(因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分实验班,以下说法只是传说,没有事实依据):

guancheng系:会在6年级下班学期开始在全区筛选头部生源组实验班,(据说操作方式是推荐摇民办,摇不中公办保底录取。彪悍的操作方式也在2023年中考中取得了彪悍的成绩。guanchengwulin80个毕业生26%的裸考前三率。只是…,但是…,可是…);民转公的wenlan中学和同集团的wenlan实验中学混班教学,分实验班和普通班;yucai中学:实验班;daguan实验中学与daguan中学:超A班、实验班。

五、分配生

自2021年始的分配生政策,已经走过3届。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分配生政策亦是如此。

关于前进性,分配生政策将是中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将不断加深,如重高比例可能会从当前的60%提高到70%。

关于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为实现教育公平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如素质分。为此市教育局于本年1月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就相关规则进行变更。

因此,我们需要关于分配生基础信息,以及政策改革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1、分配比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分配生的比例分为60%与40%两种。

根据官方定义,60%的是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既所谓的重高;40%的是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及其领办分校,这些学校一般认为是优高,但优高又不仅限于此,其他在第一批录取过程中分数线超过艮山中学的,基本都会被看成是优高,详见本文“②、重高与优高”部分的相关介绍。

2、录取与退回

分配生政策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是重高与优高的提前批录取。如未录取,不影响统招志愿录取,即中考有两次志愿填报。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并非所有学校都完成了100%的招生计划。总共有159人被退回。

退回的原因主要分为这四种情况:一是招生学校使用了5%的硬性淘汰配额;二是被退回学生的中考分数没有达到本年第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511分;三是这所高中学校在分配生选报时,报名没有满;四是被退回考生在提前批的“中本一体化”招生时被录取。

就近三年的分配生招录资讯来看,相关学校均没有采用硬性淘汰机制,这里面的逻辑应该是:如果淘汰一名末位的分配生,根据招生规则就需要对空出名额进行补招。降分录取极可能降低本校录取分数的平均分,从而影响其在头部高中排位赛中的位序。

那么,我们就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分配生被退回的情况。如优高部分大比例退回的绿城育华与杭四中江东,基本上原因应该是这些考生的中考分数没有达到本年第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511分。

但杭二滨江被退回的那位应该就属于其他情况,据杭二滨江蔡校长的朋友圈信息,本年杭二分配生全部录取,最低536分,最高591分。也就是不存在未达线的情况,因此综合起来判断,被退回的该杭二分配生较大概率是在提前批的“中本一体化”招生时已被录取。

3、退回分配生的去路

根据杭州中考的招生顺序,被退回的分配生还可以参加各高中特长生的自主招生、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第一批招生补录;第二批民办高中、职高、技校及中专学校的招生以及第三批招生市场招生。

4、关于分配生政策的变与不变

随着《杭州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实质推进,2024年开始的分配生的招生将迎来新的变化。

相关指导文件分别是: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2022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以及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2022年10月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进入中小学校的全省性竞赛项目名单的通知》与本年3月20日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相关变化分别是:

①、自2024年开始,中考将全省命题

2022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3月20日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中也将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生省统一命题被列入重大决策目录。

至于命题方向、分值变化、部分科目的考试形式或者考试难度等细节差异,也将在磨合中趋同。

②、取消素质分,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名额分配生的前置条件

分配生招生过程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素质分。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过程中可操作的空间实在太大。甚至因为其中的信息差,催生出了相关的产业链。

以十三中为例,每得1分素质分,相当于初三区统考成绩多得6.8分、或者初二区统考成绩多得10分、或者初一区统考成绩多得17分。约等于或者中考学业分加分5.7分。

新的分配生评价体系中,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名额分配生的前置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6个方面:1、道德与素养;2、劳动与技能;3、实践与探究;4、交流与合作;5、运动与健康;6、审美与艺术。

6项评定全部合格(P等)且其中获得优秀(A等)项数3项及以上,综合评语中的操行等第合格及以上,是各类高中招生准予升入省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前置条件。

3A3P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其中关于道德与素养的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在降低校园霸凌等方面做有益探索。

③、分配生方式由初中学校等额推荐调整为毕业生填报分配生志愿

分配生的名额仍以市区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数为依据进行均衡分配。教育局根据重高优高的招生数按对应比例对照各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总数将名额均衡分配到校。

且录取方式由学校推荐调整为志愿填报。每个毕业生均可根据自身情况,填报三个分配生志愿。再在中考后逐校(一所高中对应一所初中)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进行录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配生属于校内竞争且志愿填报在中考前,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需对自身成绩在本校的排位信息有全面的准确的了解,且需要借助一定的概率分析。在分工上,学生管好成绩,因为竞争方式已回归到中考成绩这一唯一标准上重新开始拼实力;家长则需要收集各种情报信息与分析逻辑,为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④、加分项目的变更

保留了军人归侨等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家庭子女的加分;规范了少数民族、港澳籍学生的加分;取消了外籍华人子女的加分。

综合来看,通过分配生将成为初升高的主要升学方式之一,总体比例将高达17%左右。如2022年主城区参加中考的毕业生数为3.4万人,实际录取分配生5736人,占比16.8%;2023年主城区参加中考的毕业生数为3.65万人,实际录取分配生6154人,占比依旧为16.8%左右 。

结合最近3年关于分配生选校相关资讯,我们可以了解到:

①、公民同招后的公民办学校生源相对正态分布,弃选现象从单一的民办学校延伸到了公办学校;

②、杭二中对头部生源的吸引力遥遥领先,如本年117所初中分配生中的100所第一名、80所连号第二名优先选择了杭二中;

③、传统优高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基本确立对重要十四中凤起的优势,弃选十四中跳选学紫的现象较为突出。

一些想法

首先,站在幼升小路口远观初升高的风云,我们都是幸运的。

热闹可能是别人的,但焦虑也是他们的。他们只有很短的时间来应对马上到来的各种变化。我们可以安静地去观察过程中的变化,去梳理其中的逻辑,慢慢进化自己对教育的认知观。

我们还有至少11年的时间去找到关于中考的正确答案。

自SVIP业务上线以来,很少有机会与大家聊聊了。在中考这个话题上,还是看到了太多的浑水摸鱼与刻意误导。

一、关于分配生

本文的前半部分,我们聊了关于中考与分配生的一些基础信息。在这里,我们交流一下想法。

首先,谁也不能否认分配生将是以后初升高的重要路径,必须重视。

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可以看一下数据:每年重高的分配生名额是60%,优高的名额是40%。也就是还有40%的重高与60%的优高名额是留给裸考的。就当前的数据来看,每年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大致是70%左右,远超某些自媒体恫吓的50%,近两年有17%的生源经由分配生入校,依然还有53%的的生源是通过裸考的路径升入优高、重高与民办高中,然后再在高考的战场一决高下。

至于是走分配生还是裸考的路线,真不是在一开始就马上要定好的。政策是变化的,小朋友的学业水平也是动态的。

但政策的指向已经很明确,就是回归到以成绩为标准的选拔模式,这是科教兴国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所以市面上有些关于分配生的分析,出发点可能就存在一定的错误,如将分配生比作NBA选秀模式。

NBA选秀是让弱队获得强力球员来提升球队实力,这是由外到内的过程助力,结体现的还是变强后的球队与其他球队的竞争。而分配生本身是校内竞争,类似球员间首发权的竞争,属于内部竞争。

切换到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也许我们能看的更清晰一点。一切都是人才战略,强校有人才,弱校也有。分配生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发现在弱校里即使没有饱和学习仍能取得不错成绩的种子选手,是对人才的最大化挖掘与保护。所以才会有即使中考成绩只有536分的考生也有了进入杭二滨江的机会,因为ta在本校的竞争中胜出了,获得了首发上场的机会。但这并没有为所在中学的办学口碑带来丝毫提升,所以通过选秀模式无法提升球队的“实力”。

也有声音说这样的生源进入杭二必然会被吊打。显然又是未必,这些在贫瘠的土壤中尚能开花结果的苗子,本身是坚韧的代名词,遇强就会更强。这些品质,与科技人才所需要的钻研精神是一体的。

所以,分配生是人才选拔的沧海遗珠计划,不是中考的捷径。每个学生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校内的分配生校外的裸考竞争。而家长则需要撇除投机心态,扎实做好基础信息的收集与认知建设,为小朋友在每个关键节点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二、关于生源、师资与择校

关于中考的各种资讯信息中最让人心惊的,就是很多教育自媒体大肆宣扬的“生源决定论”。

它随着中考成绩发布的时间线,不断蔓延。

揭榜是夜,随手一个论坛留言截图,就能“考”出一个中考状元,一会西湖区一个,一会拱墅区一个,第二天上城区也出了几个。手法看来是相通的,与房产中介行业的截图成交一脉相承,真是熟悉极了。

然后是各种家委会喜报、学校喜报,再慢慢是各种中考成绩统计。

他们是懂流量的,知道情绪就是密码,通过一次次的成绩截图,各种喜报,流量也推到了高点。

特别是在看到部分公办的成绩底牌后,就迫不及待的押注民办学校如文澜建兰育才们必然在今年的中考落败,然后如先知般布道生源决定论。

我们都知道今年是公民同招后锁定生源后的第一届中考,得益于生源均衡后的公办学校中考成绩肯定是值得期待的,这在之前的西少班等的招考预演中已经可以看到端倪。

在胜率上也的确如此,生源决定论被验证的概率是挺大的。

在民办学校成绩尚未露出之时,各种“以前不公布不好意思,现在公布不好意思”的揶揄之声不绝于耳。

数据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适用角度可以由发布者决定。

数据是片面的、延迟的、动态的,也是变化的。

说它是片面的,因为它发布的适用角度有发布的需求者决定。人数多的可以按人数,人少的可以按比率,什么的没有的可以胡诌。

人多如十三中,本身有来自4所头部公办小学的995名优质生源,无论是分配生还是裸考生,基数与质量决定了优势。其前三所裸考总计51(13、24、14)人,前三率5.12%,含分配生总92人合9.24%。

比率如文澜中学,本年参考毕业生240人,裸考进入前三所32人(14、13、5),前三率13.3%,含分配生总42人合17.5%。

2019年是公民同招的元年,我们通过查阅可以看到当年文澜中学的派位比为6.08,等于从6个里随机选1个。即使失去了掐尖优势,13.3%的前三裸考率依然可以傲视群雄(其中公办guanchengwulin的掐尖成绩可以忽略,不存在比对价值)。

2022年,十三中前三所只有5个,文澜93个。

现在的公民办格局,是改革的胜利。公民同招后生源正态分布,公民办学校都得到了均衡发展,很多家门口的初中,也实现了前三所0到1的突破。

公办一手顺子,民办拿到同花。但民办落败了吗?显然没有!

承认别人优秀,其实不难。但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说它是延迟的,今年参加中考的,是9年前的幼升小生源,那时的择校观、教育环境与现在相比,显然已经完全不一样。

说它是动态的,9年前耳熟能详的学军小学、求是小学、胜利小学、天长小学、长寿桥小学、安吉路实验学校、卖鱼桥小学,现在能打的还有几所?可能也就学军小学得益于首因效应,能吸收不错的生源。

说它是变化的,原先对口大关实验中学的文澜实验学校当前的对口初中已经变成了文澜实验中学。胜利实验学校的对口直升初中也在2020年调整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既现在的杭州中学。文三街小学的对口初中也将在2024年或者2025年后从十三中转为新办的文三街中学。

所以,作为很多年后家里的孩子才会参加中考的家长,应该学会动态的看数据,标记数据。

如文澜实验学校的家长,可以将本年的数据做下标记。文澜实验中学的首届毕业生将于2024年参加中考,届时可以将成绩与往年对口的大关实验中学做下同比,来获取差不多生源质量的情况下不同师资与管理条件对成绩的影响差异。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鼓吹生源决定论?

这是一种冒险。

与我们在2021年1月至8月持续鼓吹《学区房将迎来买家市场》,在2022年2月又妄言《民转公后民办崛起》一样,都是希望通过发表观点来验证市场、寻找共识,以获得认同。

是出于商业目的的市场行为,本无可厚非。但看一眼这些教育号。日常推送各种牛娃见闻、吃瓜素材,积极布道生源决定论,制造差距感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的都是别人家孩子,一切都是高不可攀”的潜台词。

举个例子,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分享案例:自己或者身边朋友家无可救药的孩子在高年级后开始在接受某某名师辅导后成功从学渣逆袭为年级前几的励志故事。

然后那些在低年级段躺平,在临近中考的高年级段梦中惊坐起又无能为力的家长自然就成为客户了。

为什么是高年级,应该是有学问的。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家长可能还能自己辅导,但是高年级特别是初二之后的学习难度显然就不是一般家长所能驾驭的了。且临近中考紧迫感一下就起来了又感觉好像还有追赶的时间,转化率“噌”一下就上来了。

鲁迅说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但若这种手段真是他们的生意模式,就真的太邪恶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之所以这些背后站着培训机构的教育号如此不待见民办初中,主要原因应该是觉得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饱和学习基本没有机会出来上培训班。

但请反过来想想。2023年杭州小学毕业生10.5万,2.2万报名民办初中的摇号,47所民办初中也仅招收了0.84万学生,剩下的9.6万还不够吗?市场简直太大了。

鲸落万物生,后新东方学而思时代的教培机构风浪大鱼也贵,过的其实也挺滋润,何必既要又要还要呢?

既然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就不要让初心从“诲人不倦”变成“毁人不倦”。

鼓吹生源决定论这种宿命观点的,是对努力与专业的无视与不尊重。

生源重不重要,当然重要。要不然每年各地的高考状元也不会都在第一时间接到清北的电话,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锁定优质生源。

如果我们将影响教育的因素,简单的归结为师资与生源两大方面。

广义的师资可以是:学校的教研水平(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对教师中坚队伍的建设与推动)、校长的管理能力与人格魅力(如文澜中学的任校长、公益中学的潘校长、崇文实验学校的俞校长)、老师的专业素养与责任心等。

广义的生源可以是: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同伴效应以及家长所能投入资源的托举程度。

优秀的生源的确可以拔高学校的成绩高度,但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公办学校就近入学,民办学校锁区摇号的大背景下,个别优质生源对学校教学质量所能产生的影响已经非常有限。

生源与师资本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与并进。

回到实操方面。

我们做教育规划,为的是让小朋友在求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尽可能减少试错带来的不确定性。

一直以来,我们观察到很多人都被错误的观点所误导,如通过成绩倒推来评价学区好坏。以此递归定义学校优质与否,其结论与条件之间应该是缺乏因果逻辑的。

真正的好学区,应该是看普通的孩子入学后所能培养到的优秀度,而不是看确定性的好生源取得预期中的好成绩。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以前的很多市场上的择校观都是过时的。如教师子女云集的学校,是好学校,但未必是好学区。这种学校是容易出好成绩,但与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关系紧密吗,分子是谁,分母又是谁?裸考时代全市竞争,大家同仇敌忾至少能收获好的同学人脉,但校内竞争也是主要矛盾的当下,这种择校模式就需要慎重考虑了。

我们斥巨资购置学区房,要的是作为个体的孩子在教育路径上获得最多的资源收到最好的效果,而不只是去了一所名校上学的声名。

在这种逻辑下,请珍惜民转公学校的入学机会,它们的师资与教研体系已被证明是优秀的,它们的生源也都是均衡的。

幼升小阶段,因为入学信息的朦胧,我们不敢贸然去摇号民办小学,毕竟稍微教育质量好点的学校基本都可能爆表,同批次靠后的规则对应的也是被调剂的可能。作为保底的选项,优质的公办小学的确是首选项。

但小升初阶段,升学信息是相对透明的,通过搬家落户的生源基本只是少数。全杭州的所有公办中学,基本都不会爆表,去参加民办初中的摇号,所以不会有大的调剂风险。当然,仅供参考,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对应的择校策略显然也会复杂的多。

近两年来唯一爆表的初中,就是文澜实验中学。究其原因,也是与民转公的文澜中学混班教学,能共享师资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里就不得不夸一下十三中:可能是对口四所优质小学,没有生源焦虑。每年小升初的时候都会表示即使摇号民办初中未果,一表生也承诺录取。强如清北,皆为生源忙,如此大方的作为不得不让人称赞有名校之风。

事实上,扩建了校区后十三中的一表生的确不会爆表,且接下来随着文三街中学的建成分流文三街小学或者文三街小学&部分学军小学(仅供参考)后就更加不会爆表了。还有的因素可能就是西湖区好的公办初中就公益中学与绿城育华。公办学校的毕业生报公益中学的一般也多一点。而公益中学本身也是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呼应篇首,中考是家长所能托举孩子的最高点。请家长一定要建立独立的教育观与筛选标准,然后坚决地执行下去。

今年是公民同招新招生模式下的第一次中考,其对教育格局的影响将持续发酵,新的格局也会逐渐呈现。

在家长群体认知层面全面提升,政策与市场更加透明的新环境下,学区房的市场格局也会重新洗牌。

我们也懂流量,知道如何快速获取流量如何建立更大的影响力。但我们理解流量,明白流量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是殷切期望的家长。同样为人父母,我们深刻体会教育规划路径上的行差踏错对一个家庭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在学区房市场我们心怀敬畏,不敢贸然追求流量,只会在影响最小的区间里打磨产品,以期将来能推出更完美的服务切实帮到更多的家庭。

学区房小百科找房攻略教育资讯相关政策

专注杭城教育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