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区房

为什么说民转公是大势所趋

author

2021-01-26 21:27

近日,有读者朋友问小编:如何看待当前的民转公现象,是个例还是趋势?转公的学校(新设立的公办学校)会不会像10年前那次一样,最后泯然众人矣?

小编答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金融市场有句行话:市场总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小编觉得此言也挺适用当前公民办学校办学方向变革的。

本文试从外因与内因这两大关于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的因素进行分析。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外因

在之前的《拥抱变化,杭州学区房变局》一文中,我们曾盘点过2010年的那次“国有民办”中小学体制调整进程。

相关信息如下:

“2009年12月29日下午,杭州市中小学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杭州29所“国有民办”中小学体制调整方向确定:其中18所学校转为公办,11所学校转为民办。所有学校将于2010年秋季开学后按调整后新体制运行。”

诚如前面读者朋友所担忧的,当年转为公办的18所学校,的确有部分泯然众人了,后期发展的还算不错的也就杭州中学(原勇进中学)、江南实验学校、天地实验小学等寥寥数所。而转为民办的建兰、文澜、崇文、时代、采实、新世纪等等基本每所都声名显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校。

所以,除了自身的努力,选择还是很重要的,要考虑历史的进城(程)。

那一年,历史进了民办的城;而这一次,进的会不会是公办的城呢?

教育部旗下的《中国教育报》是这样说的:

“公民同招”使义务教育回归公平起点。以前,往往是民办学校提前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招生,掐尖抢生源,公办学校往往是在规定时间内才启动招生。“这导致一部分优质生源提前被民办学校挑走,不仅干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的招生秩序,还加重了家长的焦虑。”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慧表示,长期以来,民办学校借助“掐尖”招生带来的先发优势,给部分家长造成“民办强于公办”的片面错觉。

有没有一丝丝感到:风向变了?

内因

都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那么民办学校的内部,民转公的冲动强不强呢?

我们总说民办学校好,那么到底好在哪里?它的优势是不是由高质量的生源、科学的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师队伍所组成?

那么在公民同招的新时期,这三个相辅相成的优势是否了变化?

生源

我们从来不否认师资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但归根到底高质量的生源才是民办学校之所有优秀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也是小编在每月进行学校测评排序的时候,会给高门槛的学校加分的原因之一。

记得《朗读手册》里有这样一段话,小编觉得很有道理:

所有的婴儿在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所谓高质量的生源,说白了就是资质一般的孩子开了小灶,鸡娃与培训班有什么上什么,超前教育。于是这些孩子也就成为“学有余力”的牛娃,可以更多地去参与科创、竞赛。以高于同龄人的学识,降维打击同龄人,为学校带来荣誉。

荣誉是有光环的,这光环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择校家长,汇聚成口碑的力量再次反哺学校的成长。

这也是2010年的那次改革,公办泯然民办崛起的部分原因,至少在生源上:掐尖一时爽,一直掐尖一直爽。

而公民同招零择校的当下,民办与公办学校的画风却是这样的(以下段子源自网络,笑一笑也就可以了):

民办:下城区一所民办初中校长透露,今年新生摸底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有313.5分!这是什么概念呢?新初一摸底考共有四门(语数英科)每门100分,总分400分,这300多分的差距,也就意味着,考得最差的学生4门总分100分都不到!每门的平均分只有20多分!往年新生摸底考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只有100多分。

民办:民办学校的老师在开学一周后表示,班级里的学生参差不齐,上课纪律也比原来差很多。有考试迟到的、上课坐姿不端正、趴着的、跷二郎腿的;教学进度严重受影响。家长的配合度也很低,家校互动质量降的很厉害。

公办:有牛娃进入公办初中,四十分钟的数学考试,十五分钟就做完了,还是满分,公办老师也看傻了。

公办:有个公办老师说,班上今年有个很优秀的孩子,聪明、有礼貌、你能感觉到上课的东西,她好像基本都是会的。但是就算会了,她也不表现出来,跟着老师一步步听,配合老师互动,估计是摇号没中的。

所以,公民同招也帮广大公民办学校老师开了眼界。以前民办的老师碰不到学渣,公办的老师教不到学霸,之后就各凭本事了。

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仅有优质生源,没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与完美的课程体系也是不行的。

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什么崇文实验能成为民办小学的NO.1,文澜中学可以是民办初中的执牛耳。这其中,肯定是管理与体系和别的有相同生源的民办学校之间拉开了差距。暂且不表,毕竟本文主题不是《民办学校之崛起》。

现在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原先这些名校引以为豪的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在新时期,还适用吗?

上面的生源篇,我们已经提及,当前民办学校的生源已经从原先清一色的牛娃变成了牛普混合班。

当然,针对不同资质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也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早有学校做了相关的探索,那就是分层走班。

分层走班制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根据自己某学科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同时开展教学,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

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简单的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

英语好的就去英语A班,数学差的就去数学B班,以此类推…

杭州绿城育华的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分层走班的效果是不错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班级人数变小了,老师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充分关注,对后30%的学生是有利的。”

当然,这种通稿适当看一下就可以了,分层走班真的是为了照顾后30%的学生,还是…,想必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

既然那原先的教学体系已不再适用,民办学校们怎么研发出以及是否能成功研发出适应新变化的教学体系,本身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师资

关于师资,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不够用了,一个是要走了。

1,教师不够用了

上一篇课程体系部分,我们介绍了分层走班的新型教学模式。

分层走班会带来一个变化,那就是班级数会一下子多起来。从原来单一的行政班,衍生出了多个分层教学班。每多出的教学班,都要配备对应的教师。

曾经有相关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是这样表示的:分层走班如果分得越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就更有效,但教学成本也会水涨船高。每分出一个班,就需要多配备2.5名教师。所以,要真正推开分层走班,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师资极大充裕。

2,教师要走了

在我们前期的几篇推文中,也陆陆续续有过介绍,那就是:自从2019年1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地编制、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筹各类资源,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地满足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在人事和编制管理方面,要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等。

那些原先在民办学校的在编教师,可能不再能脚踩两只船了。这部分老师基本都是当年国有民办学校创立之初就在的中坚老师。他们的回归,也必然对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带来冲击。

科技与教育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领域。过去一年,这两个领域分别有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公民同招与光刻机。

如果将公民同招中的民办学校比作一台光刻机。那应该就是这样的:先进的芯片设计(管理模式与课程体系),精湛的工艺制程(优秀的师资)、高纯度的硅晶圆(优质的生源)协同运转,批量制造了出先进的芯片(优秀的成绩),成就了ASML(文澜、崇文)。

可现今,如果芯片设计软件因为版权问题,被禁了;工艺制程要重新优化;硅园晶的纯度也不高了。就算是ASML的机子,还能造出5NM的芯片吗?

学区房小百科找房攻略教育资讯相关政策

专注杭城教育房产!